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
首页 >  滚动 >  >  正文

世界热头条丨将高考第一名滥比为状元真是不伦不类

2023-06-27 10:56:23来源:观察网


(资料图片)

现在动不动就将省、市、甚至县的高考第一名比作状元,这也太看轻状元了。

明清科举制度,先参加"县试",再参加"府试",通过了是“童生"。

再参加"院试",通过了才是“秀才”。

秀才参加省级考试乡试,考中了才是"举人"。

举人去京城参加会试,也就是俗称的"春闱",考中者为"贡士"。

次月,先复试,然后参加"殿试"。殿试不淘汰,所有参加者都可算是进士,但分三甲。三甲,赐同进士出身。二甲,赐进士出身。一甲,赐进士及第。第三名称"探花",第二名称"榜眼",第一名才称为"状元"。差不多是全国每三年才能产生一名状元,难度极高。

状元的待遇也不是如民间故事中直接授予"八府巡按察",招为驸马云云,而是一甲的三位,可以不用参加"朝考"保送翰林院。

状元直接授予"翰林院修撰",榜眼、探花直接授予"翰林院编修"。其他进士参加"朝考",优秀的进翰林院,授予"翰林院编修"或"翰林院检讨"。都可以算是翰林。翰林是一半研究学术、一半当秘书的活,官阶不高,但极为清贵。将来更容易在担任中央的高级官员,对于一般官员来说出将入相几乎非翰林不可。

可见古代的状元远比当代的高考第一名重要得多。将高考第一名滥比为状元真是不伦不类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[ 相关新闻 ]